指纹哪个手指(指纹类型图解)

如果你有一个孩子,每个人都关心。有时候我们发现宝宝的食指颜色会有变化,一定不能忽视,这可能是疾病的征兆。由于儿童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特征,因此有一些特殊的诊断方法,观察食指就是其中之一,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“指纹诊断法”。操作简单,观察指标少而明确,非常适合家长学习。

(图片来自杏林大观园)

儿童指纹诊断发展史

小儿指纹诊断始于唐代王超的《水镜图》,从灵枢经络的“鱼络脉诊法”发展而来。后世医家,如宋代的《小儿医证方》、清代的《小儿集》、林的《四诊》、王弘的《观经遵法》等,对此法都有详细的论述和发挥,使之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。

这个“指纹”不是另一个指纹。

儿童指纹是指3岁以下儿童双手食指掌前缘的浅侧络脉。因为食指掌侧前侧副脉是寸口脉的一个分支,与寸口脉同属于太阴肺经,其形状和颜色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寸口脉的变化,所以寻找小儿的指纹与诊断寸口脉具有相同的意义,可以检查体内的病变。

那么如何“看”呢?首先,在阳光或自然光下,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握住儿童食指的指尖;然后,右手拇指在患儿食指掌前缘从指尖向指根推,力度要适中,以露出食指的络脉;最后,观察络脉的深浅、颜色、位置。手术时,应观察小儿左右手的食指络脉。

如何通过看文身知道疾病?

正常儿童指纹

在食指手掌前缘,掌骨指横纹附近隐约露出。条纹呈浅红色,显示单个分枝,粗细适中。诊断时应排除影响因素。正常孩子的指纹是有一定标准的,但是由于各种原因,照本宣科的诊断会有一些误差。比如:

1.幼儿的侧枝外露且较长,大一点的不明显但略短;

2.皮薄肉嫩者指纹明显,皮厚者往往络脉模糊;

3.肥胖儿的络脉深而不明显,瘦儿的络脉浅而明显;

4.在炎热的天气,静脉扩张,指纹变得更厚更长,但在寒冷的天气,指纹变得更薄更短。

所以为了做出正确的判断,需要排除孩子指纹的相关影响。

儿童病理指纹

观察孩子的病理指纹,要注意纹身位置、纹身形状、纹身颜色、纹身状态四个方面的变化。古人总结为“浮沉表里,红紫辨寒热,轻郁定虚实,三级测轻重”。

1.纹身位置的变化-三个级别来测量重量

儿童食指按指节分为三点:食指第一点(手掌横纹与第二点之间)为风穴,第二点(第二点与第三点之间)为气穴,第三点(第三点与指尖之间)为命穴。

根据食指第三经络脉的位置,可以确定致病因素的深浅和疾病的严重程度。

风门出现指纹:为邪气入络,邪浅病轻,可见于外感病初。

指纹达气障:邪入经脉,邪深重病。

指纹达到生命门槛:邪入脏腑,病情严重。

指纹直达指尖(称为穿甲):提示病情凶险,预后差。

现代研究认为,心气心阳两虚、肺热病患儿的指纹大多延伸至命门,是静脉压增高所致。因为指纹充盈度与静脉压有关,静脉压越高,指纹充盈度越大,越向指尖发展。因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减少,血虚儿童的指纹变浅。

2.格局变化——沉浮分表里。

指纹浮显:是病邪的表症,可见于外感病的表证。因为外邪攻表,对抗正气,促使气血趋向表里,所以指纹是浮的。

指纹是隐藏的:是内的病邪,内伤可见。因为邪气困于内,阻滞气血难以到达外,所以藏指纹。

3.粮食颜色的变化——区分冷热与红紫

指纹的颜色变化主要有红色、紫色、青色、黑色、白色等。

指纹发红:属于外感表证、寒证。由于邪正相争,气血趋于表里,指纹浮浮,故纹淡红。

紫指纹:内热证。因内热过盛,脉络扩张,气血凝滞,呈紫红色。

指纹青色:主痛惊风。因为疼痛受阻,或者肝风内动,脉络凝滞,气血不通,所以纹变青紫。

淡白色指纹:脾虚营养不良。因为脾胃气虚,生化不足,气血不能养脉,所以纹淡白。

紫黑色指纹:血络不通,病情严重。因邪气过盛,心肺气衰,脉络瘀滞,呈紫黑色。

一般来说,指纹黑黑的多为正,多为恶;线条淡的多为虚证,是正气不足。所以《四诊顿悟》说:“紫热引赤伤寒,绿惊引白热。”

4.纹身状态的改变——弱滞,虚实。

指纹浅细多为虚证。因气血不足,脉络不足。

又厚又厚的指纹,大多是经验性的。因为邪正相争,气血凝滞。

项目名称:云南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项目,大众传播系列活动之一——“杏林大观园,杏林趣事”

实施主体:云南石林杏林大观园

编辑:兰桂华、李兴德、、赵

主编:张小北,责任编辑:李言平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0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