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班沉默症,情感能量在上班时就用完了

生活中,常有一些人在上班时侃侃而谈,回到家却疲惫懒言;聚会应酬时笑容满面,面对亲友时却麻木冷淡。这些上下班时间判若两人的人群,被称为“下班症”患者,对正常的交流避之不及,甚至拒绝亲友的抚慰,进入了交际怪圈。

曾经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中国雅虎,对275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83.1%的受访者坦言自己不同程度上有“下班症”。为什么下班回家就不想说话了呢?调查数据显示,59.6%的人认为工作压力令人身心疲惫,心情高兴不起来;52.7%的人认为长时间疲劳,使一些人形成了排斥交流的惯性。40.5%的人认为,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对陌生人客气,忽略亲友感受;37%的人认为工作和交通环境太嘈杂,导致人们迫切寻求空间。

据神经科专家介绍,“下班沉默症”的就诊者大致可以分为三类,第一类非常严重,即有病了却在掩饰着,上班时面对领导、同事或者客户等,掩饰得很好,微笑着滔滔不绝,下班后回到家中,不再掩饰,不再去扮演任何社会角色,从而沉默不语,这类属于抑郁症,需要吃药并进行心理治疗。第二类不叫病叫状态,因为工作压力等,下班后选择沉默来自我应急保护,这种情况需要先观察两周,通过休假等减压方式调理一下。第三是家人看出来了,自己还不知情,这种比较轻,一般没事,但要注意缓解压力。

情感能量消耗完了

之所以有这么多人“下班沉默”,跟紧张忙碌的职场生活有关。如今职场竞争激烈,在高强度的工作下,工作时一心扑在工作上,身体不停地运转,工作负荷过重,体力消耗过多;再加上还要处理职场复杂的人际关系,一天紧张忙碌下来,让人身心俱疲。

每个人精力都有限,就像充电电池一样,他们的精力和情感的“能量”在上班时已经用完了,下班后出现生理和情感枯竭,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情感用来跟家人沟通交流。特别像医生、交警、教师、销售人员以及一些服务行业,上班期间需要不断跟人交流,进行情感的付出,是下班沉默的高发职业人群。

所以可以看到他们下班后宁愿一个人独自呆着,比如自娱自乐地玩手机,乐此不疲地上网,抑或是想方设法逃避做家务活,但就是不想多说话,甚至家人多唠叨几句,就会火冒三丈。

下班沉默不是好事

虽然有些人下班后通过沉默的方式补充自己的情感资源,但这种自我保护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。长期“下班沉默”可能形成逃避情感交流的惯性,破坏必要的社会关系网络,进而导致抑郁症等更严重的心理问题,甚至引发身体疾病。

对症下药解决问题

要改变这种僵局,下班沉默者们首先需要自我察觉。找出上班过累的原因,是工作能力欠缺,同事关系紧张,还是工作方式不对,岗位不适合自己,抑或是工作压力太大。

试着找出一些应对方法,比如工作效率低下造成过累,那么就需要改善工作方式;如果是工作压力太大,学会给自己放松,培养一些业余爱好,在周末多陪伴家人,或每月定期找一位值得信赖、对你也有较深了解的朋友,作为与你谈心的对象,交流近期的工作生活。

家人也不要责备这些下班沉默者,应理解和给予帮助。比如可开展一些趣味性家庭活动,周末节假日出去玩,都是帮助他们充电的一种好办法。别以为口头交流才是沟通,一个拥抱,一个亲密的动作也是重要的交流,也能让他们获得慰藉和能量支持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4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