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的认知里,宰相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,在朝廷里面一言九鼎,除了皇帝之外,其他的大臣都要看宰相的脸色行事。历史上并不是每一个宰相都那么有权威,在五代十国时期,就出现了一个“白痴宰相”,这个宰相的名字叫做马胤孙。
说起他的名字很多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,但说起他的绰号,很多朋友就比较熟悉了,马胤孙的外号叫“三不开”宰相。这三不开指的是,上朝的时候从来不开口商量事情,审批公文的时候从来不开盖印章,在家的时候从来不开门迎客。丞相这么笨拙,朝廷的政治自然一片混乱,马胤孙也成为历史上少有的“白痴丞相”。
对于宰相来说,最重要的就是在朝堂上保持自己的话语权,让皇帝能够看到自己的能力。马胤孙偏偏不这样,他上朝的时候从来不说话,都是保持着观众的姿态,其他的官吏争吵的时候,他也不出口支持某一方,谁赢了就听谁的。在审批的时候也是一样,丞相对于大小事情都要决断,马胤孙则不这样,对于送来的公文,他连盖章的流程都没有,按照自己想的去做就可以了。宰相都是宾客满门,门生弟子非常多,马胤孙从来不开门见客,见到了客人也不会说话。
朝廷里面有了这么一个丞相,大臣们也就可以肆意妄为了,很多大臣甚至不把宰相当成一回事,完全忽视了他的存在。马胤孙的名声传到了民间去,大家给他起了“三不开”的绰号。宰相自古以来都是皇帝提拔的,一般很少会出现庸才,那么马胤孙为何还能做到宰相呢?
马胤孙能够做到宰相并不是因为皇帝昏庸,而是因为他的才学好。提拔马胤孙的皇帝是李从珂,这个人是军旅出身,通过政变的方式夺得了政权,绝不是一个等闲之辈,更不是昏君。马胤孙是翰林学士出身,文化水平非常高,还能够写诗做赋,属于一个大文豪的形象。他在做宰相之前,做的官职都是和文化有关系的,可能做的也比较不错,再加上军旅出身的帝王,都比较敬重文化人,因此马胤孙才会被皇帝提拔做了宰相。
马胤孙的笨很快也引起了皇帝的注意,李从珂有过废掉马胤孙的想法,这时候石敬瑭的军队已经打进来了,李从珂没来及换宰相,就草草的自杀了。石敬瑭对李从珂的旧臣都安排了职位,唯独没有安排马胤孙,石敬瑭对于马胤孙的恶名应该是早有耳闻,因此没有任用他。马胤孙从此就隐居在家里了,还皈依了佛门,马胤孙早年是反对佛教的,晚年皈依佛门实在是对自己的讽刺。
从关于马胤孙的记载来看,这个“三不开”宰相的确是一个无能的人。马胤孙的能力在文学方面,如果作为一个文豪,可能会留下不错的名声。可惜他做了宰相,又没有政治才能,因此在历史上留下了笑柄。
我是篱上青,欢迎吐槽,评论,点赞,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!
马胤孙。志大才疏,崇拜圣贤韩愈,但无韩愈之作为。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,一生碌碌无为,空留其名。但明哲保身,终落善终。
本文来自早安心语(www.zaoanxinyu.com)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
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注册
社交帐号登录